Skip to content

Commit e30a4eb

Browse files
committed
Optimize text block styles and set default font
1 parent 8db4260 commit e30a4eb

15 files changed

+192
-191
lines changed

_posts/original/2019-05-18-槐安国内春生酒.md

Lines changed: 24 additions & 24 deletions
Large diffs are not rendered by default.

_posts/original/2020-07-10-记笔记与写博客.md

Lines changed: 9 additions & 9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5,24 +5,24 @@ title: "记笔记与写博客"
55
author: 立泉
66
mention: OneNote VSCode Markdown 内敛 分享
77
date: 2020-07-10 +0800
8-
description: 小时候并不记笔记,只是到中学科目的数量和内容一起爆炸,需要脱离书本从课堂提炼知识,才开始整理思路写在单独的笔记里,之后形成习惯一直到大学都是如此
8+
description: 小时候并不记笔记,只是到中学科目的数量和内容一起爆炸,需要脱离书本从课堂提炼知识,才开始整理思路写在单独的笔记里,之后形成习惯一直到大学
99
cover: https://apqx.oss-cn-hangzhou.aliyuncs.com/blog/original/20200710/note_vscode.webp
1010
tags: 碎碎念 GitHub Blog OneNote Markdown VSCode
1111
---
1212

1313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414
15-
小时候并不记笔记,只是到中学科目的数量和内容一起爆炸,需要脱离书本从课堂提炼知识,才开始整理思路写在单独的笔记里,之后形成习惯一直到大学都是如此
15+
小时候并不记笔记,只是到中学科目的数量和内容一起爆炸,需要脱离书本从课堂提炼知识,才开始整理思路写在单独的笔记里,之后形成习惯一直到大学
1616

1717
高中每个学科都有一本厚笔记,我的字不算好看,但在写笔记这件事上十足认真,捏着圆珠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不想在干净的笔记本上留下碍眼污渍。后来这些笔记留给弟弟再没有见过它们,如果还能找到肯定是我学生时期最珍贵的回忆见证。
1818

1919
## 电子化
2020

2121
计算机世界从语言语法、数据结构到编程思想、系统架构浩如烟海,而人的记忆会衰退,生疏遗忘不可避免,所以记笔记势在必行,不过要找到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案并不容易。
2222

23-
面对不断膨胀的内容,纸质笔记已经过时,难以编辑更不好检索。大学尝试过微软 OneNote,用它记录的笔记会被存储在云端 OneDrive 上,而我的 OneDrive 容量已经扩充到 30GB,对文本和图片都非常充足。OneNote 不仅有 Win32 版,还有为触控优化的 UWP 版本,是当时少数几个能在我的昂达平板上运行的软件之一,早年入门 Java 的学习笔记大部分都是用它在图书馆里敲出来的
23+
面对不断膨胀的内容,纸质笔记已经过时,难以编辑更不好检索。大学尝试过微软 OneNote,用它记录的笔记会被存储在云端 OneDrive 上,而我的 OneDrive 容量已经扩充到 30GB,对文本和图片都非常充足。OneNote 不仅有 Win32 版还有为触控优化的 UWP 版本,是当时少数几个能在我的昂达平板上运行的软件之一,早年入门 Java 的学习笔记大部分就是用它在图书馆里敲出来的
2424

25-
但 OneNote 并不完美,随着要记录的笔记类型越来越多,缺陷变得不可忽视:
25+
但 OneNote 并不完美,随着要记录的笔记类型增多,缺陷变得不可忽视:
2626

2727
* 不支持代码格式化和代码高亮。
2828
* 内置格式很多,但文本排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32,7 +32,7 @@ tags: 碎碎念 GitHub Blog OneNote Markdown VSCode
3232

3333
代码高亮能通过手动调整文本格式解决,像这样,虽然很蠢,看起来很怪,但还算可用,而缺乏 Linux 客户端则无解。我日常需要记录大量学习笔记,包括知识点和处理过的问题方案,依赖 OneNote 导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能把 Linux 作主力机使用,无法统一管理笔记。
3434

35-
意识到问题开始寻找替代品,必须“好看”并且全平台支持,可找来找去居然真的没有一个笔记软件符合这两项“简单”要求。直到 Visual Studio Code 出现,它本是一个强大的文本编辑器,但原生支持 Markdown 让我眼前一亮,正是为开发者量身定制的笔记软件。
35+
意识到问题开始寻找替代品,必须“好看”且全平台支持,可找来找去居然真的没有一个笔记软件符合这两项简单要求。直到 Visual Studio Code 出现,它本是一个强大的文本编辑器,但原生支持 Markdown 让我眼前一亮,正是为开发者量身定制的笔记软件。
3636

3737
搭配 GitHub 创建一个私有仓库作为笔记的云端存储位置,每次记录和保存只需从不同设备上 Pull、Merge、Commit 和 Push,天生的分布式 + 跨平台。
3838

@@ -42,12 +42,12 @@ tags: 碎碎念 GitHub Blog OneNote Markdown VSCode
4242

4343
## 博客
4444

45-
我的第一篇博文是 2016 年的[《停半晌,整花钿》]({% link _posts/original/2016-05-12-停半晌,整花钿.md %}){: target="_blank" },一个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对过去和未来感慨迷茫,怀旧、反思和憧憬杂糅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对一个内敛人是从未有过的新世界,写出来放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假定有人看到,便少几分“孤独”。
45+
我的第一篇博文是 2016 年的[《停半晌,整花钿》]({% link _posts/original/2016-05-12-停半晌,整花钿.md %}){: target="_blank" },一个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对过去和未来感慨迷茫,怀旧、反思和憧憬杂糅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对一个内敛人是从未有过的新世界,写出来放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假定有人看到便少几分“孤独”。
4646

47-
笔记和博客有什么区别呢?一些知识性内容,笔记是散碎的,不一定准确,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而文章要被别人看到,条理清晰与内容精准是一个体面博主对行文的基本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记笔记很简单,但要把笔记整理成一篇融合观点的文章却不甚容易,至少自己要完全理解才能写得出来。
47+
笔记和博客有什么区别呢?一些知识性内容,笔记是散碎的,不一定准确,只要自己明白即可,而文章要被别人看到,条理清晰与内容精准是一个体面博主对行文的基本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记笔记很简单,但要把笔记整理成一篇融合观点的文章却不甚容易,至少自己要完全理解才能写得出来。
4848

49-
此外,一些类似[《槐安国内春生酒》]({% link _posts/original/2019-05-18-槐安国内春生酒.md %}){: target="_blank" }的“随笔”散文,埋在笔记里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写出来就是为排解“孤寂”。我加了引号,是一种复杂感觉,人都会对事情产生思考,记录下来希望别人看到寻求认同,称为内容分享。这种分享显然是私有笔记不能具备的属性,也是我认为笔记和博客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是写给别人看的
49+
此外,一些类似[《槐安国内春生酒》]({% link _posts/original/2019-05-18-槐安国内春生酒.md %}){: target="_blank" }的“随笔”散文埋在笔记里则没有意义,因为写作即是排解“孤寂”。我加了引号,是一种复杂感觉,人会对事情产生思考,沉淀之后希望别人看到寻求认同,称为内容分享。这种分享显然是私有笔记不能具备的属性,也是我认为笔记和博客最大的区别:一个写给自己看,一个写给别人看
5050

5151
![](https://apqx.oss-cn-hangzhou.aliyuncs.com/blog/original/20200710/blog_vscode.webp){: loading="lazy" class="clickable clickShowOriginalImg" alt="VSCode Blog" }
5252

53-
也许内向者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博客或其它形式的分享平台,这样即使不喜欢日常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情感,至少有一个地方可以把它们写出来。像这里,我知道有人能看到,不论是我的朋友还是陌生人。
53+
也许内向者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博客或其它形式的分享平台,记录下经过的轨迹和所感所想,像这里,我知道有人能看到,不论是我的朋友还是陌生人。

_posts/original/2021-01-12-初见浙昆「代」字辈.md

Lines changed: 5 additions & 5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31,12 +31,12 @@ tags: 碎碎念 摄影 看剧 戏剧 杭州 昆曲 浙昆 施洋 焚香记 阳
3131

3232
除此之外,浙昆在杭州的存在感好像真的很低,苏昆在苏州,省昆在南京,上昆在上海,昆昆在昆山,小剧场演出频率都很高,而我旅居杭州这三年却很少注意到有浙昆演出。
3333

34-
应该不是错觉,杭州戏剧的主流是越剧而非昆曲。周末在西湖边散步,看到退休老人三五成群咿呀唱和,凑近静听,也是越剧。印象中浙昆每年会巡演,《牡丹亭》《西园记》《玉簪记》,有时候也邀请其它剧团共演,这样看来可能排期确实很满,但是分布在全国,杭州大本营则太少。去年“代”字辈的年轻人登台可能会带来些转机,初出校园的新人需要在更多剧目演出中成长,而小剧场就是最好的磨练舞台。
34+
应该不是错觉,杭州戏剧的主流是越剧而非昆曲。周末在西湖散步看到退休老人三五成群咿呀唱和,凑近静听,也是越剧。印象中浙昆每年会巡演,《牡丹亭》《西园记》《玉簪记》,有时也邀请其它剧团共演,这样看来可能排期确实很满,但是分布在全国,杭州大本营则太少。去年“代”字辈的年轻人登台可能会带来些转机,初出校园的新人需要在更多剧目演出中成长,而小剧场就是最好的磨练舞台。
3535

3636
> 传世盛秀 万代昌明
3737
{: class="font-wenkai pre" }
3838

39-
这是浙江昆剧团独特的传承辈份排字,1956 年最初的一代,周传瑛、王传淞,即浙昆的创建者,为“传”字辈。之后逐年开班培养新学员,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中流砥柱毛文霞、胡娉、杨崑、曾杰、张侃侃、王静、胡立楠等已经是“万”字辈了
39+
这是浙江昆剧团独特的传承辈份排字,1956 年最初的一代,周传瑛、王传淞,即浙昆的创建者,为“传”字辈。之后逐年开班培养新学员,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中流砥柱毛文霞、胡娉、杨崑、曾杰、张侃侃、王静、胡立楠等已经是“万”字辈
4040

4141
所谓“代”字辈是传承的第 6 代,由九五后至零零后组成,2013 年入学,2019 年毕业,同期加入浙昆,逐渐在苏州、杭州演出经典折子,一些新排大戏中能越来越多看到他/她们青春活力的身影。
4242

@@ -120,8 +120,8 @@ tags: 碎碎念 摄影 看剧 戏剧 杭州 昆曲 浙昆 施洋 焚香记 阳
120120

121121
正是因为这些照片,我第一次有机会和演员本人产生交集。
122122

123-
过去,我经常在微博上收集别人分享的剧照,分类整理后存入资源库。那天晚上我也分享出自己拍的照片,「阳告」「游街」和「闻铃」,我想他/她们大概会在演出结束后到微博看看舞台上的自己在观众眼中的样子吧,然后发现我拍的还不错(嘻嘻),便产生了第一次对话。当然微不足道,但这种感觉于我而言确实奇妙,像是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有一天电视里的主角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你好呀”。
123+
过去我经常在微博上收集别人分享的剧照,分类整理后存入资源库。那天晚上也分享出自己拍的照片,「阳告」「游街」和「闻铃」,我想他/她们大概会在演出结束后到微博看看舞台上的自己在观众眼中的样子吧,然后发现我拍的还不错(嘻嘻),便产生了第一次对话。当然微不足道,但这种感觉于我而言确实奇妙,像是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有一天电视里的主角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你好呀”。
124124

125-
我在演出中看到一个专职摄影师在台下拍摄,之后这些剧照会被用于浙昆的公众号配图。而当我把“拙作”分享给[王恒涛](https://weibo.com/u/2655819387){: target="_blank" }后发现它们出现在那场演出的[推文](https://mp.weixin.qq.com/s/9Aq-pkTr3rGiOPppD3-FxA?fbclid=IwAR0o3xTtVblf8wCHMd-boEiUabHwHBOFXr4g_kp0mgf3CczBRRcsvAvzdu0){: target="_blank" }里,说明我作为“十分”“业余”的摄影Fans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125+
我在演出中看到一个专职摄影师在台下拍摄,之后这些剧照会被用于浙昆的公众号配图。而当我把“拙作”分享给[王恒涛](https://weibo.com/u/2655819387){: target="_blank" }后发现它们出现在那场演出的[推文](https://mp.weixin.qq.com/s/9Aq-pkTr3rGiOPppD3-FxA?fbclid=IwAR0o3xTtVblf8wCHMd-boEiUabHwHBOFXr4g_kp0mgf3CczBRRcsvAvzdu0){: target="_blank" }里,说明我作为“十分”“业余”的摄影 Fans 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126126

127-
其实他只比我小三岁,却能驾驭昆曲的唱念做打在舞台上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应该会成为出类拔萃的表演艺术家。转念一想,我们选择了不同道路,一南一北一文一理,能有点点交集属实难得。
127+
其实他只比我小三岁,却能驾驭昆曲的唱念做打在舞台上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应该会成为出类拔萃的表演艺术家。转念一想,我们选择了不同道路,一南一北一文一理,能有点点交集属实难得。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